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2010北京行D3-PT1

兩人會合全日出遊的第一天,是在中央電視台CCTV4的「海峽兩岸」報導中開始的。如果要知道台灣在中國眼中的形象,就像個馬戲團一樣,是讓我們這些身處在台灣的人都覺得他是在報導一個「疏離的客體」。接下來幾天的早上,賴床同時我們是在為今天相關新聞報導的馬戲團指數打分數。起床更衣,吃飯店附贈牛奶麵包(姬樣的牛奶我負責KO),CCTV4在新聞後播了一個具有瓊瑤風格、狗血度很高的都會時裝連續劇,居然還是張國立主演的,呃。


姬樣先約好地點去取皇家糧倉RMB380牡丹亭票券,我們便坐公交車到西外大街郵局,先問要寄國際包裹的相關問題,姬樣路經北展,忍不住繞了一圈拍照。經過正殿,看見國際金融展字樣,她忍不住說一定要拍照存證了。路經附近的永和豆漿,姬樣買了杯熱豆漿外帶。我們坐上地鐵去海淀知春里站附近的衛星大廈,取票後再轉地鐵到頤和園。衛星大廈,名字夠炫,原來是國營事業群所在,切莫小看。








到頤和園,自北宮門站出,小繞路終於找對方向入園,姬樣買了糖炒栗子,我們買了門票(含聯票在內)RMB60入內,先看蘇州街,姬樣看地圖決定直上佛香閣。我們走的是上佛香閣後面的山路,野地山石依勢鑿出可容立腳之處,台階還不小,跨距也大,兩人氣喘吁吁、邊走邊罵地爬上佛香閣後門。但是,要進入佛香閣之前,發現:我的門票沒有了。找遍全身上下還是一樣。繼昨天清理把酒店入住預刷單弄掉後,再度發生狀況。回頭想想,應該是在爬佛香閣的路上掉了,要不要回去找呢?答案很清楚吧!No. 所以我決定再買張入佛香閣的票。佛香閣果真漂亮,位在頤和園萬壽山頂,氣象萬千。基本上,皇家建築的特色就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達到「大」的極致效果。在這番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當然皇家御用的部分要被用來服務於人民啦,現在變成觀光資源,也不令人意外。佛香閣的千手觀音,顯然是藏密風格,跟我們所習慣的不太相同。大家別忘了大清可是個多民族國家,他需要用宗教政策跟各民族打交道,密宗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管道,當然他們自己也可以信這款。






既然來佛香閣,就順勢到排雲殿,建築形式相近。我們後來想想,從後門上來也好,不然爬前面的階梯,跨距雖較平,可是階梯容腳處不大,其實也不算很友善的爬坡空間。我們只能說,游獵出身的滿州人騎馬打仗功夫不錯,體力忒好吧!




下排雲殿,理應前往四大部洲,但是一入園看到公告整修,那就算了,藏密建築智慧海byebye。決定坐渡船渡昆明湖上龍王殿,姬樣順便問船家要從那個方向繞堤走,而又不會浪費無謂時間。看十七孔橋,體會當年建築技術的可能,自是要點。上到龍王廟,看了看,略作小憩,我拿昨晚買的香蕉吃掉,喝些水。(後來就知道,香蕉只帶一條出門是不夠的,淚)姬樣喝完豆漿,吃了些栗子。








我們選擇西堤區,因為那兒比較少建築群,臺灣人的行程跟園內付費導遊都不鼓勵走那邊,大都往東走,宮殿多。可是西邊自然風光確實不同,亦可好好一看。我們邊走邊拍,路上柳樹垂蔭,眼看快走到柳橋時,又見通往柳橋的路上貼了一張公告:柳橋至藻鑒堂段整修。恨啊。我們運氣「好」到要去的點都在整修,是怎樣。(不過查了一下,藻鑒堂一直是中共幹部私休區,戒備森嚴,外人是進不去的)其實頤和園應該是適合騎馬的,路寬平直,騎馬所見景色變化較多,方可「三步一景,五步一畫」,走路腳程不同,其實是相對單調一些。可供畫舫渡過處的拱橋斜度特高,但另鋪馬道。我們自知體力太遜,當然選走馬道,不會為了追求浪漫而走拱橋。






路上遠望玉泉山寶塔,確實是番不同的感受。邊拍邊聊的過程中間,又來一樣意外慘劇,姬樣的相機電池先沒電了,再來是我的也沒電了。所以必須下定決心,還要留下來嗎?想了想,命運如此,我們別惱了,先回旅館換電池要緊。問了問園中服務人員走向,我們大致上是朝西門前進,決定走到西門處再看看,就出園,這樣才能達到臺灣人旅遊最低標「在頤和園待滿四小時」。終於看到一個小攤,有賣果汁牛奶,我忍不住買了一罐RMB7,500CC全部喝光。此舉只得到姬樣的註解:你餓壞了。姬樣自己終於喝光存水,買了罐新水。


上到暢觀堂及其附近配殿廊間休息時,有入園民眾自帶民樂樂器(柳琴)練習,可音階不準,真難熬。這是否意味我有職業病?看完六角、八角亭出園。後續的問題是公交車站在哪裡?找到站牌看了看,似乎都在海淀繞。決定繞到大馬路下車,轉出租車回旅館。公交車行經新建好的人大附小,差點想衝下去,但還是算了。在藍靛廠找到出租車,碰上四點半的小堵車潮,回旅館換完電池,檢查晚上的門票還在我身上,murmur一下出門。自從早上掉了票以後,我陷入一個緊張的狀態,會多瞧瞧門票還在否?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