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2010北京行D5

第二天西直門天主堂的經驗與疑惑,或許成為我們二人的執念。執念的開關一旦switch on,要轉變成off就非常不容易。D5相對零碎,因此在星期六回旅館後的行程安排中,就成為執念switch off的一天。昨天車行路過王府井教堂,見到教堂大門緊閉,當然就不必進去。我2007年去過那兒,此次不必刻意重遊。既然收集完北京天主教東、西堂,就該把南、北堂也KO掉。只是,北京行變成收集教堂之行,實在是有點奇妙的主軸線。





星期天早上的海峽兩岸節目,或許是一週新聞大總集,所以馬戲團指數達到滿點5分。決定出門後的第一站坐地鐵前往西四,去天主教北堂—西什庫教堂。走在西四南大街上,路邊小販賣紅棗,季節還不對,但特殊的賣點在於交通工具—馬車(不過馬兒的狀態並非最好)。喜愛看馬兒走路的姬樣便忍不住先買了紅棗,順便拍點照片。











我們再轉往西安門大街、西什庫大街,順利到達西什庫教堂。西什庫教堂是中西合璧指數相當高的建築物,外頭狀似胡同的門,進去之後另有一番世界。附近有幾棟房子現在是武警所用。1900年夏,義和團曾經圍攻西什庫,與躲在教堂的教民及其護衛團發生激戰,教堂外圍建物遭毀,但教堂本身大體無恙,事後教堂經過整修形成今日面貌。西什庫的立面與基本結構雖然是十足的哥德式建築尖塔、尖頂、簷獸(符合中世紀教堂所重視的聲響與視覺效果),山牆、花紋、碑亭、石獅卻又提醒觀看者這裡是位居「異國」--中國。教堂內部更是使用大量的紅、綠直線柱,達到中國宮殿寺廟最常見的紅柱綠竹交織的效果,但是它可能並不是一個適合待在裡面太久的環境(線條過多,其實在視覺上是相當紛亂的)。如果說,歌德式教堂要有蓋得高的尖塔,是取其直通上帝之音之境的效果,西什庫的中西融合似乎或許是反應中國人所認知的宗教世界與美感,或許雙方理念跟美感其實有所衝突的,在衝突後要做的融合以各取所需,效果似乎不是那麼盡如人意。教堂內部拜苦路的七幅畫像(都是西式)都在,窗花色調還好,有修整過。其中一個特殊的部分是裡頭有中式旗裝的聖母懷抱聖嬰像,牧羊者與羊群的線條顯然也是中式美感的呈現。教堂祭壇旁邊垂飾一副對聯「無始無終先做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清聖祖讀完聖經後寫下對聖經的理解,以此製聯相贈)意指「天」之至高至能(ok,當然可以代換成天主,這是可以隨人解釋的。因此要敬天),果真是中西合璧的結果。


進去的時候剛好彌撒結束,外頭有兩組準備婚禮的新人及家屬分集碑亭準備中。姬樣決定先留下來看看狀況,反正教堂不會輕易趕在教堂內的人出去的。我們便旁觀了一場婚禮。北京之旅又增加一場奇妙的經驗。











事後知道,西什庫教堂現在是北京最熱門的西式教堂婚禮場地,基本上可能是每一小時一節(含前製預備、事後設備拆除在內),儀式時間約半小時。婚禮儀式相對簡單,主禱天主經的部分還在,但之進堂後問雙方「今日由誰引領而來」的段落被省略了。整個婚禮的儀式主導落在神父與司儀上。新人忙著重複「不論貧病勞苦」的長篇詞語,再說我願意。顯然這場婚禮中新郎是教友,對儀式細節較為熟悉,新娘並非教友,動作與陳詞相對生硬。神父的訓誡也大致上在愛國愛社會愛家,婚姻長久依靠信仰與夫妻間的溝通等論調為中心,氣氛還好,以向神父、家長、夫妻彼此鞠躬三次收尾。(不過,這裡是教會,至高至能的天主、基督在哪裡?)婚禮儀式的本身其實也已經是兩百年來中西合璧加向無神論社會妥協的結果。離開時看見外頭居然用起加長Hummer當婚禮前導,自是稀奇之至,自要拍照存證,以符鄉民名言--有圖有真相!這家教堂感覺上就是一個高度婚禮企業化的處所,嚴格說,宗教氣氛相對淡薄。


在西什庫看了半天,蠟燭在哪裡?根本找不到!執念開關仍然switch on!








看來一定要往下一處教堂前進了。不過燒香的執念是比較容易就近解決。我昨天想起三年前的北京行,蒙北京友人橐兄及陽光帶領赴中國佛教會所在的廣濟寺上香,橐兄昨晚跟姬樣也說去廣濟寺。該寺位在西四站不遠的阜城門內大街,查地圖確認步行可及。所以我們便折回西四站轉阜城門內大街。我們在廣濟寺當然買最便宜的香,捻香祝禱,希望遠行者一切平安順利,周遭親友平安健康。三年前燒香時,記得香是一支到底無柱,這次的香通通都有柱了,只是最起碼的香(三塊一把,共三支)上面的字樣非常的市井化:招財進寶blahblahblah……








在廣濟寺繞了一圈之後,入地鐵站搭至陶然亭,以完成姬樣此行最想去的景點之一:三聖庵姻緣樹前進,同時在該處素食餐廳用餐。姬樣行前計劃在抵達當晚就想衝去,是我勸阻最好不要,便改到白天。但是當我們步行一段不太短的路,找到小區抵達三聖庵門口,只見一張熟悉的告示迎面:整修中,不開放。我們的心裡頓時如同蒙受重擊一番。這次旅行遭受這類重擊已非第一次了(呵)。含恨拍了庵門口的石獅,不死心的我們看到門口貼了張告示還有門鈴,好奇試了一下,果真有人應門,只是堅定表示:絕對不可以入內拍照,所以姻緣樹byebye。這一帶由於是舊北京的城南,其實生活衣食頗多,又算是回民區,眼見涮肉、烤物頗多,我們決定來北京總要吃個涮肉,才算道地的北京行。我們便進了南來順,點兩盤羊肉、幾盤菜,權充中餐。店員建議我們用銅鍋,火力旺,比瓦斯爐的好吃,果真如此。價格也算公道,加上飲料後一人均攤RMB50。





姬樣警告過,中式點心稻香村絕不可以在她吃飯以前進去,否則她會喪失理智地一買不可收拾。在吃飽喝足後,姬樣進入稻香村宣武區分店,果真是吃飽有節制,挑撿幾樣點心及藕粉結帳帶走。中秋節快到了,所以店中當然擺些應景陳設,兔兒爺、兔兒婆,整個兔子家族全員到齊。





我們要前往地鐵站往宣武門南堂前進,路經宣武門少年宮,OMG,這間多用途中心的附設戲院還裝了Dolby 6.1聲道的設備,真猛!出地鐵宣武門站,因為不清楚方位,問了幾個路人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清楚。問路的姬樣碰到最勁爆的經驗是,當她操著一口尾音上揚的普通話問路時,問到一個台灣國語腔調的回應,不禁覺得「這在幹嘛啊」!要問天主教堂,才有回應,講南堂,大家還不知道在說啥。可,地圖就標南堂,你要怎樣XD













我們最後終於到達宣武門天主堂--南堂。南堂建築甚早,但遭逢天災亦多,重修過幾次,1900年亦毀於義和團,之後重建,但其重建主結構及山牆等部分均依照原貌。外頭雖然像西什庫也有中西合璧的影子,但穹頂結構就是西式建築特有產物。教堂立有利瑪竇、聖沙勿略像,教堂正殿後方二樓,除可供信友站立外,亦可供詩班在此獻唱,形式格局比例是對的。窗花ok,原來的管風琴在文革前拆掉,現在是用電子琴替代。當日下午是英語聯誼時間,氣氛虔敬寧靜。最重要的是我們找到要的目標了!當下立即誠心誠意的點完蠟燭,祈願祝福。又有教友來關切我們的行動,希望引領我們「認識真神」,這個地方似乎見到我們這種年齡層的觀光客跑到教堂參觀,都有幾分好奇感。不過這樣出入佛教、天主殿堂下來,執念的開關至少已經往switch off的方向轉過去了。








剩下的時間,我們步行到姬樣的重點目標:實驗二小參觀。路經清學部舊址(現在是餐廳),旁邊還有武警招待所(閃邊照相),終於找了半天看到實驗二小。這邊的重點國小,用新大樓、大校地收學生,就是資源集中在重點學校就是了。前兩天看到的史家小學也是這樣。姬樣想到總統府附近的那家學校的校舍就捶心肝不已,高中還比不上人家一所小學(淚)。








時間緊迫,走了段路,途經前熊希齡府,拍了張照,終於打到車回旅館。將事先打包好的行李再稍作調整後,與姬樣道別,打車前往機場。在機場完成手續,和北京友人電話道別,決定坐一下,找個coffee shop喝杯Latte,吃塊Tiramisu先填點肚子,只是這餐具怎麼看都不太像是咖啡杯。姬樣看圖之後以為是Royal Doulton,可我實際拿起來看是不折不扣的中國製骨磁杯。可真是A貨到一個地步啊!





北京之行到此大致告一段落。純粹去玩的心情當然比較放得開,旅程中的所有小事(包含各種意外在內),點點滴滴,都在心頭。有好的友伴去,好的行程規劃,是個讓旅遊加分的必要條件,姬樣是很好的旅伴,注重事前多溝通,瞭解彼此的喜好,排出一個不錯的行程。至於意外是非人力能控制範圍,只要無災無難,也就萬事ok了。作為伴遊,當然重視自己的承諾,並努力完成這些承諾。好的天氣,使得拍出來的照片成色不錯。這次的行程雖然不怎麼像典型北京行,但在我們的心中應該還是一場難忘的行程。


===
後記:
有人問到,這樣幾天下來,車費不會花很多嗎?其實,個人覺得只要善用北京的公交車、地鐵系統,再輔助出租車,加上步行(當然要保證體力支持得住)。其實車費的支出還是會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的。何況,當你曾經在東城與西城間穿梭,在下班尖峰堵車時間看著出租車跳表,最後下車突破70元之後,就不會再為車費多少想不開了。


北京的美感,或許是一種偏向沈靜而肅穆莊嚴的氣氛,要浮現一種「大器」感吧?但,近年這種「大器」感,已經呈現另一種新的都市情調與意趣了。


廣濟寺走所謂「正信」路線,自不再燒紙錢。開放廟區部分也維持得算不錯。廟區尚有宗教氣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