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香港「法國五月」音樂會之旅:Pennetier, Chaplin

2012年的香港,正巧有兩種藝術節碰到「滿十」,一是香港藝術節,一是法國五月。等到法國五月公佈時程,檢視之後發現可以湊出兩場連續的音樂會,縱非如Aldo Ciccolini大神等級的強烈魅力,也有其可觀之處。所以就在音樂會前的一星期前上網購機票、訂旅館、刷門票,這時不得不稱讚購票系統接受國際信用卡的香港,在這上頭的開放性。香港主要的音樂會購票系統分兩種:城市電腦(urbtix)香港快達票(HKticketing ),訊息可參公家的香港康文署。我選擇的兩場音樂會正好各屬於兩種售票系統,必須分開購買,在演出前至取票機或透過取票點人工取票。


官媒公佈照片


第一場的音樂會行程是在香港大會堂的香港小交響樂團與鋼琴家Jean -Claude Pennetier合作莫札特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由於香港小交響樂團在該地耕耘一段時間(該團於1990年代創立),顯然相當熟稔行銷手法,行政人員會在音樂會場外擺攤賣T-shirt與類似麥兜主題音樂欣賞之類的光碟,希望貼近家長與青年人。曲目安排也力求年輕化與活潑風格,儘管是中型樂團編制,也還算有模有樣。在尋求香港本地企業支持學生票計畫也算下了相當功夫,樂團官方資料統計有46%是來自學生票,在我到場的音樂會中,的確在中後段會見得到各年齡層的學生與家長出席,此一統計應不算離譜。


慶祝建立五十年的香港大會堂(低座部分)

作為過路客的我,在音樂會前冒著風雨到達香港大會堂。大會堂畢竟是多功能用途,吃的相當齊備,也是老牌信用好的香港音樂會演出場地。因為美心大會堂被企業包場無緣進入,又沒進入美心咖啡廳,轉入deli house點用簡餐與咖啡。大概是我中餐吃得不錯,所以無意間拉高期望值,會覺得簡餐的C/P值偏低(咖哩雞撈麵太乾)。在音樂會於晚上八點正式開場前先轉進大會堂附設書店消磨時間,另跟擺臨時攤的Naxos買了一張簽名用的Pennetier唱碟。入場後找到座位,大概是因為我坐在前段區,前後是屬於外商、中上層階級家長與子女,小孩雖偶有躁動不安狀況,但在大人間雜督責之下,還在控制情況內。

樂團以莫札特小夜曲開場,我的確沒有什麼期望。主戲Pennetier上場,畢竟薑是老的辣,音樂應該有的情緒、略顯灰霧但要有陽光偶然穿出的色彩,他至少有做出來。在葉詠詩指揮下的樂團至少聲音也還展現應該有的規模,拍點準確。但要求音樂在節拍起落間像歐洲各廣播樂團一般具有彈性與張弛變化?我想還是不要要求太多了。Pennetier顯然在以前的演出與這次排練,是知道樂團特性,所以演奏時也就沒有刻意給予嚴格主導的強勢性格,顯然是怕樂隊跟不上。他的確理解音樂和歌劇之間可能的對應關係,知道樂曲內的元素變化。他的慢板樂章確實彈得不錯,每一句的收尾整體聽來精緻,有其詩意,也有聲部之間的變化感,顯示他的聰明度。就整體言是個安全而不求彼此對應出狀況或落隊的演出。Pennetier真正告訴大家他的莫札特是可以有不同轉折的,就是在返場曲的D小調幻想曲了。和鋼琴協奏曲的主調相呼應,而具有鮮明的歌唱感,儘管他的聲音特色並非特別鮮明或有特別好的集中度,但作為一名優秀的室內樂演奏者與教師,他是會「聽」樂團(對方)在做什麼的。這一點就值得很多人學習了。如果就這首曲子看大會堂的音響效果,可以說在經過整修與保養的場地,殘響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碰到這種中型的規模,以鞋盒式設計的音響效果言已經不差。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三號,我的確也沒有什麼期望值,反正樂團沒有大爆棚或者秒差也就算了。印象就是衝衝衝,還真快。隔壁的外國人已經先離席了,擺明就是來看Pennetier的。但香港音樂會的觀眾基本上還算善良,給予熱烈的掌聲,讓具有司儀功能的葉詠詩出面感謝之餘,卻也必須說樂手累了,放他們走吧。這時已經十點了。

聆聽聽眾問題的Jean-Claude Pennetier


終於等到期望已久的簽名會,也順利要到Pennetier的簽名與合影。這時得說大師人真好嗎?排隊期間只聽見兩位中國背景,在香港從事商務工作的白領女性在聊起音樂會參與經驗,也算是消磨時間的方式。Pennetier看到我拿古鋼琴專輯請他簽名,還問我:你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嗎?我說:我知道,古鋼琴的聲音很有意思,Jadin音樂的錄音不多,謝謝大師的演奏。顯然這樣的回答讓他算開心。結束簽名後,缺憾就是必需冒著黃色暴雨,走到香港站穿越漫長的地下道坐車回北角的旅館,中間已足以讓我的褲管濕了半截。

附上一段Pennetier的視頻,可以說明他的演奏風格與能力。至於他跟對手沒辦法那麼合,只能說,至少有努力過啦XD




第二天晚上是香港藝術學院賽馬會多功能演藝廳舉行的Francois Chaplin獨奏會。藝術學院雖設有餐廳,但我在場的星期六晚上剛好不開放,而告士達道上剛好是辦公大樓,沒有吃的(以及7-11),必須穿越天橋走到告士達道後方平行向的謝斐道才有各類型餐飲可吃。因為趕時間,我吃了一個Subway。狼吞虎嚥完全沒有風度可言的狀況下,又匆忙回到音樂會場地去等候入場。

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多功能演藝廳

這場由於有香港賽馬會及頂級國際金融機構贊助,來客以外國人居多,東方面孔與年輕學子相對數量偏少,總共坐了半滿,英語是廳內外所聽到最多的語言。代表致詞人也以英語致詞。基本秩序還不錯,顯然是常透過音樂會社交知道規矩的結果。我旁邊坐著兩對顯然是受英語教育出身的印度或巴基斯坦裔白領夫婦,年輕一對顯然是先生經常參與此類場合,相當熟悉曲序,還會指著節目單跟妻子「指示」一二,或者高談闊論一般。負社交任務的妻子穿著講究,但對此顯然興趣缺缺,不時把玩手機當低頭族,不過基本教養還有,看得出頗為忍耐。這些細微的互動也可以看出一些男女地位的差異。

香港大學張貼的大師班海報

Francois Chaplin算是Pennetier的學生,現在也在凡爾塞音樂學院擔任教學工作,這次到香港除了開獨奏會外,接下來就是接受贊助單位安排在香港設有藝術科系的學校舉辦大師班講座,也算是外商「做公益回饋當地」的公關操作手法。他配合本身特色與今年的節慶特性,在主要曲目中安排了最多的德步西音樂,承先的蕭邦,與同時的佛瑞。曲序組合算是相當展現柔媚感性特質的沙龍風格。如果說就該環形場地的大小設計言,這樣的安排不算過分。開頭以莫札特奏鳴曲K.311為始,熱身居多,演奏者本人的氣場感覺上半開不開,聽來有點頓滯悶悶。蕭邦夜曲和錄音室錄製作品差別不大,佛瑞選擇那首不算好搞的第一號Ballade op.19-1,其實處理得不錯,從極弱到強的變化做出來,走向也沒有變成一灘死水,其實行了。或許可以說氣場到這裡終於開了。德步西彈了印象跟前奏曲選,基本該有的音色變化都有掌握住,可說是徹底展現法式美感以及演奏者個人一定感性色彩的演出。金魚與雨中庭園都有靈活動聽的特徵,也可以感覺到音色光澤的變化度。Chaplin在這上頭今天作得不錯。感覺上,喜歡彈德步西的都想彈沈沒的教堂,或許是想呈現一種不遜色於音樂前人古典式的巨大與氣勢感吧?Chaplin今天的教堂算有維持住基本框架,所填充的浪濤激盪就稍微小了點。在慢板的維持本來就比較難,動態變化小了一些,如果就重鹹口味者大概會覺得淡吧?我自己是覺得有一些基礎去聽,能夠聽到完整的德步西演出,其實還是會開心的。就個人特性與特色言,如果和前輩鋼琴家們比,相對於契可里尼在尾音的控制度或海德席克的妖媚感,或者老師之一Catherine Collard的大膽創意,他就比較少這幾種成分。但就基本技術面而言,是還可以開一個中規中矩的音樂會,或許會因為個人的敏感度問題而有明顯起伏狀況,而有讓人覺得「錄音室做得到,現場卻做不到」的成份在。在歷史脈絡上,從莫札特、蕭邦到佛瑞與主軸德步西勾連在一起,也是有一定的連結度,能注意到這樣的演奏者基本上是有一定文化根砥而不致偏向技巧,總說起來也是一場有所得的音樂會。

Francois Chaplin的簽名

在返場曲中,他居然給了布拉姆斯的op.118-1,大家還真愛啊。我後排的幾個法國人愛死這位演奏者的纖細敏感風格,讚不絕口。因此等到我簽名時,我在稱讚他的佛瑞與德步西演奏之外,不禁好奇一問演奏家,是否喜歡布拉姆斯?他說是的,而且他錄過音,在完成現在的德步西計畫後(最近跟Philippe Cassard出了四手連彈發行,隨即展開歐洲巡演),還想再做布拉姆斯。反正,法國人的心情以及可能呈現的布拉姆斯,或許就跟天氣一樣,是可以變來變去的,不是嗎?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附上一段視頻作結,德步西音樂印象選雨中庭園應可說明他的演奏特性。




後記:離開演藝學院,前往灣仔站,循著前頭年輕戀人步履前進。途經駱克道,明亮閃爍的霓虹燈,路邊酒吧坐滿球賽轉播的酒客,泰國浴室的東南亞三陪小姐也在外頭攬客。總之,那是一種奇異的色調。慾望在那邊真的是可以在空氣中嗅聞得到的。總之,我不敢拿起相機拍攝,藝術教育與慾望就在一線之隔,非常奇妙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