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聖誕節‧東京‧主教座堂與山得利音樂廳I. 教堂章

東京關口主教座堂(全名為東京聖瑪麗亞主教座堂,東京教區主教座堂),是我決定東京行之後的心目首選。我很好奇在現代建築風格中要如何和宗教精神相銜接,這當然是要自己看過才知道,光看圖是無法領會的。另一個我想去看的教堂是東正教的尼可來復活大聖堂,這在去御茶水的時候可以解決,交通便捷。但關口主教座堂交通基本上並不算便捷,去了之後要如何規劃後續行程,倒需煞費思量。(立面模型取自google)


平安夜晚,聽完列夫席茲音樂會,回到旅館房間,我再拿出地圖,將筆電連上網路,想起行前熊姬樣的一句話:聖誕節東京滿是貝九,為什麼不去山得利音樂廳被炸一下?當時我堅拒聽日本人的貝九,並未認真看待。而且是下午場,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去了。但此時,我再看了一下地圖,從文京區關口到赤阪六本木在交通上並非不可行,而且在東京整體規劃也算是順的方向,何不重新考量?教堂,是一定要去的,山得利,就看運氣吧!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聖誕節清早,飯店用完定式早餐後,呼吸清冷但舒服的空氣走到上野車站,搭乘山手線約三十分鐘到池袋,再換成地鐵有樂町線五分鐘內至護國寺站下車,開始了主教座堂之旅。從護國寺站出來,第一眼看到的建築物是講談社總部大樓


再經過音羽通,看到街町介紹,這不就是將地區歷史寓於路牌中的介紹嗎?我們真正作得比較有模有樣的路牌介紹並不多,個人認為淡水的文史介紹算比較有模有樣的。如果要發展出好的城市觀光之旅,重要的就是讓人知道「人」在那裡?我們的介紹似乎並沒有做到這一步,這就是沒有把歷史觀點放進來的結果。這不能用臺灣沒有歷史一語帶過。臺灣有人居,就應該有歷史,不會是憑空冒出來的。這點應該是我們各級觀光公部門單位可以多多想想的。


順路走下去,途經高架橋下的小公園往右走,開始一連串的上坡路,坡度並不算陡。偶見King Records(該公司出版一些古典錄音,頗有名氣,現為Tahra的日本代理商)的錄音間,特地拍照一下。冬陽照耀,新鮮的空氣,與沿路樹葉呈黃的路樹(此時最多的是銀杏),呈現一種奇妙的氛圍。步行者如我,走在路上前後均無行人,心中不僅浮現一種朝聖之感:當教堂成立時選定此一地點,是否也有此用意?路人在前往教堂的路上,靜思前事,思慮未來。真心誠意的面對造物主,歌頌他的大能之餘,體認自己的渺小,但盡一番之力,活出一番好生活。




經過獨協高中,我記得教堂就在旁邊,果然如此。教堂最初建立於1899年,據說是哥德式建築,在二戰戰火中焚燬,1955年在德國科隆贊助下由丹下健三設計重建。(此地也是丹下健三葬禮舉行地)明亮,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在冬陽與晴空映襯下,教堂的標誌跟屋頂所形成的天際線呈現一種奇妙的和諧感。屋頂本身所使用的不銹鋼就是二十世紀的產物,應會是給人冰冷色調的第一印象,但在陽光照耀之下可是明亮非常。教堂本身從任何一個角度看,確實在切面上有其不同風貌。在某個立面看,有東海路思義教堂的類似感;但從另一個立面看,這又是不同的發展與延伸結果。透過鳥瞰圖便知,此座教堂稜線結構基本上是一稍有變形、更有曲線感的十字,比例則按十字架定規處理,稜線弧度朝向天際,似有受納之感。屋頂立面經過巧妙的結構工程計算,與工程監造的精細要求,達到完美的平衡。而其大跨距結構,至今看來亦足以令人驚歎不已。以五十年前的鋼筋水泥工程技術能夠做到這種工程,確實很不容易。座堂整體線條簡潔,通往天際,但並不是一種穿刺感,而是一種獨特的和諧感。教堂的停車場停了不少車,顯然白天的現在正舉行聖誕彌撒,拍完聖母山,就進去吧!



進去之後,裡頭第一印象是陰暗,外頭的明亮與內部陰暗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也形成無法一眼穿透的神秘感,這種陰暗是刻意透過結構柱與牆面所構成的,那種陰暗會讓你一下找不到聖水盤。但是最妙的部分就是,在穿過陰暗之後,進入到十字架中軸線時,兩旁天窗和燈光照射後所形成的光線感,由天而降的光線,構成上天光明降臨世間。就是這棟建築最妙的設計點,建築設計師要透過建築表達進入教堂後的所得到的心靈寧靜與救贖感,這和宗教所要的氣氛是相映和的。但對於寧靜感,與景觀協調感的追求,在日本和風精神中又有跡可尋。這果真是要看過才知道。

找到僻靜的角落坐在一旁,今天是大彌撒,有信徒領洗,儀式已完成,手冊有十餘頁。我聆聽近四十人唱詩班的領唱,電子管風琴的伴奏,心想今天居然沒動到該教堂著稱的pipe organ是怎麼回事?主教演講,眾人合唱聖歌,複誦經文,歌頌基督降生世界的救贖,祈求世界祥和。教堂捐獻,當然也貢獻箋箋之數,以誌心意。


這台彌撒在近十一點結束,我的驚喜來了:終於聽到pipe organ在結束前一段前奏與賦格的演出!後來看到是位女性琴師,pipe organ整體的音響效果還不差,而且是有經過保養維護的,至少沒有劈切。聖誕節聽到正牌管風琴演奏,應該算是不錯的經驗,儘管短暫,但算是加分的意外驚喜。





聖誕彌撒結束後,教堂就是參觀時段,任由遊人拍照,當日教堂小有裝飾,因此教友或遊客們也有圍在聖誕裝飾的馬槽附近拍照留影的。教堂的告解室與聖母祈禱空間也是走陰暗風,用意似在讓人在具有隱私的狀況下,全然的放下心事,誠心誠意而不受打擾的對上主訴說心事與祈禱。我也不能免俗,對聖母像默禱致意。教堂基本的文物裝飾也搭配主建築,走簡約的現代風格,顯然這都是有考慮到細節設計,不會有太過突兀的物件。



從教堂出來,我再到隔壁的椿山莊(東京四季飯店)小小重看一下教堂,漂亮!再看看椿山莊的裝飾(這裡也是有名的婚禮場地,所費不貲),希望有朝一日,在椿山莊山坡上的山茶花展開當時,再前來觀賞那知名的日式庭園與江戶川風景,我心如是想。(待續)

ps. 主教座堂至今仍舉辦定期管風琴音樂會。在此地舉行過,並且留下實際現場錄音者,最著者應屬1979.2.23德國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的音樂會(他另一場音樂會則以大鍵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曲目包括巴哈G大調幻想曲BWV572等七首音樂,將教堂風琴師的功能在此發揮至極致。這是卡爾‧李希特最後一次到日本開音樂會,1982年即因心臟病逝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