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2012年東京藝術劇場premium名曲欣賞會



19901030開館啟用的東京藝術劇場,於使用滿20年後的20114月起閉館整修。至2012831整修竣工,重新開放。這是建築師蘆原義信(1918-2003)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建築設計強調展現都市中的現代美感)。筆者乘便前赴東京時,即至此地參觀重新開放的劇場,以觀其效。為了重新迎接藝術劇場開放,劇場主持單位特別籌辦系列活動,包括戲劇演出、音樂演出等歸入「再出發」系列,以相對平價的票價服務民眾,達到推廣藝術欣賞的效果。



抵達JR池袋站,從西口出站,牆面上就會看到簡明具有現代設計感的海報。



進去藝術劇場後,就會看到廣大的大廳。Informationcounter有提供預售票服務。音樂廳的當日票則需上至5樓購買。5樓另一角正好進行日本山岳攝影展覽。順利購買到當日券入場後,再上至音樂廳所在的7樓。音樂廳觀眾席共為3層樓(換言之即為劇場主體的79樓)。設有lobby跟酒水提供的吧台,主辦單位亦可利用空位設立臨時櫃臺,販售樂團或獨奏者的唱碟、影像等相關商品。



場內原來就在的天花板畫飾、小王子雕像也都顯得煥然一新,充滿喜氣。



值得一提的是外場設計,高畫質電視可顯示場內舞台情況,提供遲到不能入場的觀眾影像狀況。我注意到的是電視擺放的「高度」,它讓人可坐或站都可輕鬆觀看,無須舉頭仰視。其次,鄰近洗手間採角度不大的斜坡設計。第三,提供飲水機,飲水機台面的設計高度也採取較矮的高度。這種設計仔細一想,都有服務輪椅族、小孩的心思在內。入場後也可發現排座間的樓梯跨距也不致陡峻,的確是有考慮到大家的膝蓋問題。離場時也有工作人員關注行動較不靈活的長者移動方向,會帶領他們乘坐電梯而離開手扶梯,以避免可能的危險。這的確是項貼心的服務。


至於場內,管風琴的設計的確炫目。在燈光照耀之下煞是動人。主舞台與旁邊觀眾席呈鞋盒式空間設計,木質材料為主。椅子坐起來也相當舒服,起身落座都不會嘈雜。





在前一日開幕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之後,第二天由東京交響樂團擔綱的午間音樂會(premium名曲音樂會,由東京文化會館策劃,尋找各區輪流共同主辦。本場是公益法人豐島區未來文化財團主辦)就相對輕鬆得多,目的在讓音樂界新人有更多的大型樂團演奏歷練,鼓勵性質濃厚;一般民眾也可以低廉票價聆聽到平易近人的古典音樂。東京樂團原名東寶交響樂團,創立已達六十年。這次由指揮宮本文昭(現任東京音樂大學教授、東京市民愛樂樂團音樂監督,單簧管獨奏者出身)帶領四十人編制,先和徒孫篠原拓也演奏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徒弟亦在台上擔任樂團聲部首席。這種三代同堂場面確不多見。根據節目單介紹,獨奏者現在還在求學。他拿起單簧管的感覺,真的就是「單簧管戰士」,肢體與情緒顯得略微緊張,這的確可以理解。莫札特穩當吹完,到第三樂章才真正放鬆。比較特殊的是主辦單位安排了指揮與獨奏者在演出後的簡單對談。指揮在讚賞徒孫好不容易完成了與大樂團(非學生樂團)的合作演出後,也要虧一下他「太緊張了」。這的確是熟人與師祖才能作的事情啊。


下半場的鈕倫堡名歌手序曲,以中型編制上場,銅管數量增加,當場可以聽得出舞台音場反射的效果是如何的。這裡的殘響不長,在舞台上的演奏者應該不會被反射音所困擾,「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了。在觀眾的耳朵裡,所聽到的聲音也是乾淨而直接的。以坐在二階前排數的我來說,會覺得在這裡聽到中大型樂團演出應該是蠻不錯的體驗。鋼琴獨奏者近藤嘉宏(1968-)顯然也是走俊帥鋼琴王子路線,演奏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慢板、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根據介紹,獨奏家完成桐朋的音樂教育後,曾至慕尼黑音樂大學求學。回國後積極發展音樂事業,由日本當地的唱片公司發行過多張專輯。他的音樂演奏也是中規中矩。要在兩首單樂章中展現音樂的差異與投入不同的情緒,其實不是很容易。他的蕭邦就是演出很乾淨的味道,對於左手聲部節奏感不是特別凸顯,著力在右手旋律線的演奏。我個人的感覺是,他雖然彈了拉赫曼尼諾夫,但就整個情緒深度的掌握度來說,也許這並不是最對他發揮的路線,總是覺得「輕淺」了一些。演出後的對談,顯然指揮和獨奏家之間就顯得客套許多,順便也幫他接下來將舉行的輕井澤演出做宣傳,意思到了。收尾的莫爾島河,當然樂團弦樂部的整齊不用懷疑,聲音一波波的疊上去是做得到的,樂手演出也是認真而專業的。在以中生代居多的演出者中,也間雜外國人在其中。樂團的基本水準是在的,也不會因為搭配新人而顯得刻意欺人,這是件好事。



藝術劇場的重新開放使用,確實讓人在東京藝術欣賞中,又多了一個可以關注的地方。星期假日時,更可見到外頭公共空間的多樣貌露天表演、孩童扯鈴,這的確是一種開放空間的展現。這種氛圍是令人感到開心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