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巴倫波因談貝多芬—大師班錄影

本文原載於《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期17,2008年1月,頁124。

Title: Barenboim on Beethoven Masterclass
Director: Allan Miller
Characters: David Kadouch, Saleem Abboud Ashkar, 郎朗, Shai Wosner, Alessio Bax, Jonathan Biss, Daniel Barenboim
Running time: 328 mins
Disk: 2DVDs

巴倫波因以鋼琴神童之姿出道,近年在指揮及推動以巴以音樂交流進行溝通和解上,均有其出色表現。2006年間,他在歐洲、美國、日本主要電台的聯合製作下,指導六名鋼琴新銳演奏貝多芬奏鳴曲,並拍攝大師班教學紀錄片,值得關注鋼琴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及愛樂者注意蒐藏。附錄內容的製作相當用心,除介紹貝多芬音樂生平及重要事跡外,也簡述鋼琴製作史,有一定教育性價值。

這六名新銳就經歷看均非泛泛之輩,選擇上也帶有幾許政治正確意味,也一併巧妙烘托出巴倫波因的大師地位。這六人是法國籍的David Kadouch(1985-,2005年國際貝多芬鋼琴大賽三獎,已在Naxos發《皇帝》協奏曲)、以色列籍巴勒斯坦裔的Saleem Abboud Ashkar(1975-,曾在漢諾威音樂院與Arie Vardi學習)、中國籍的郎朗(1982-,DG合約)、以色列籍的Shai Wosner(1976-,2005年Avery Fisher獎得主)、義大利籍的Alessio Bax(1977-,2000年里茲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已獲華納合約)、美國籍的Jonathan Biss(1980-,入選BBC青年音樂家培養計畫),半數獲得EMI發行唱片,也考驗唱片公司挑選新人的眼光。

觀眾會在影片中看見新銳自述何以從事演奏,演奏實況、巴倫波因的指導、觀眾提問,最後附錄巴倫波因演奏同樣的樂段影片。取鏡攝影成功精確捕捉到演出者的手部、身體及面部動作,對愛樂者的觀察相當有幫助。在英語表達上,巴倫波因在指導過程中以貼心、不失長輩風範的方式提出他對音樂的見解,要求新秀從整體架構面「構思」以免見樹不見林,確實掌握音樂的重點、發聲的藝術、有方向感的演奏、重視休止符營造氣氛的功用、細節上不能以快忽略了應該表現的音符。但在課後的聚餐,觀眾又看到他們能「哥兒們」的吃中國菜,展現兄弟般的情誼。

六位新秀大多選擇與自身年齡相近的中期鋼琴奏鳴曲來接受指導,只有雙B(Bax、Biss)挑選了深具內省風格的第29及30號奏鳴曲。他們的演奏基本上相當流暢,也不乏個人化的處理。如Kadouch在《第16號鋼琴奏鳴曲》有其輕巧面的處理,面對巴倫波因的提問,敢於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現新新人類的自信感。最年輕的郎朗面對鏡頭儘管是秀味十足,在《熱情》的課程中仍展現個人悟性及靈活反應,讓人理解他何以深獲長輩青睞。Wosner和巴倫波因為了一段音樂琢磨多時的耐性,也令人對藝術追求完美留下印象。Biss的演奏手形與虛心求教的作風,也讓觀者印象深刻。

巴倫波因回答觀眾提問時表示,音樂是在追尋各種可能性的過程,隨時處於變動的狀態,因此,拓廣自己對音樂家所寫各種曲目的理解是相當必要的。演奏家千萬不能陷入只瞭解某類曲目的窠臼中,這種經驗之談,確實是值得所有習樂者,以及愛樂者所應深切省思的!

ps.在youtube上頭可看到Barenboim對Bax談Hammerklavier的段落。
至於Jonathan Biss的演奏,有EMI為他拍舒曼專輯的宣傳影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