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Bunkamura Theatre Cocoon 觀劇NINAGAWA‧マクベス


第一次去日本觀歌舞伎以外的劇種,沒有預先購票,又碰到完售,要能入場其實就是要拼當日券與有無人當場讓票。我賭到了後者。





這一版演出最著名的「日本佛龕」舞台在這一次首演後三十五年(上次上演是十七年前的事情了)依舊維持。佛龕開合巧妙的構成框架換場、濾鏡的抽離作用。旁邊從頭到尾不斷有兩位演員重複閱讀、紡紗動作,又與希臘神話中的命運女神遙相呼應。將這兩種象徵凝聚於同一舞台,正好也告訴大家這將是一種「融合與拼貼」的表現。

馬克白比較容易被挪移到各時代並且成功率高,其實是承載訊息相對哈母雷特集中而明確,少了曖昧因素的原因吧!只要抓住母題,找到象徵與顏色表達,大概不會太離譜。這個製作選了金,紅,黑三色,基本已立於不輸之地。



我個人對於拼貼最感違和的部分可能是在1.桃山時代怎麼可能出現西洋式的靠手椅、大提琴呢(你又不是信長,也不是信羅馬公教的大名,基本上不會有這個玩意的)。2.桃山時代的寺廟怎麼可能出現穿著盔甲而拿著西洋武器的尊者群呢。好吧,我只能說,大家都有過為拼貼而拼貼不管後果的年輕時代啊。演員當然不可能會樂器,雖然摸索把位不要錯,但你不可能空弦也在按喔(科科)。不過,這就像你不會在意涼風真世演奧斯卡拉小提琴時,她也只是擺樣子的道理一樣啊。對面的演員可是田中裕子呢。

市村正親給了一個很熾熱的馬克白,當然這不是中二病的,該說好家在嘛。但是,他真的累了,聲音會啞的。田中裕子的馬克白夫人,雖然不是帶點妖氣的侵略感女性,但是「甜言蜜語」的力量與「堅決的執行冷血意志」還是有掌握到的,我的看點應該是放在「手上的血怎麼都洗不乾淨」的雞皮疙瘩感吧。(1980年代專演此角的笠原小卷,看照片也感受不到什麼妖魅氣息,要良家女們散發妖氣又要聰明,真的很難的,畢竟這是日本人。)吉田鋼太郎的霸氣或許是在知道自家妻兒被殺光光的復仇宣誓獨白。基本上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有舞台氣息而不是賣偶像奇異拼貼的組合,呈現效果在我預期範圍之內。我們看見的馬克白與馬克白夫人都是「人」,最後被野心與命運吞噬掉。

拼貼當然還是有出彩的地方,將荒野女巫用歌舞伎身段表現用男性反串,點子與效果真的不錯。當然,祇有中村京藏作得出「蝦子彎」這種高難度動作,證明人家真的是「有練過的」歌舞伎女形。

我們還是必須說到音樂的運用,單純的幾段古典音樂:韓德爾配王室,獨白式的巴哈無伴奏,我都可以接受的。其他幾段比較常用的大概都是跟情緒有關,布拉姆斯「阿加莎」主題當起殺人段的背景音樂之一。巴伯「弦樂慢板」是情緒的昇華。佛瑞安魂曲的「垂憐」要將觀眾放在第三者觀看角度抽離,配上從頭到尾的梵唱,不就是要製造「和諧與衝突並存」的命運局面嗎。我到後來其實就是看,你這裡大概要用哪一段,你還有哪段還沒用的抱療癒尾巴攤手局面了。

妹尾的舞台設計模型(圖片出處:NINAGAWA‧マクベス場刊,2015)

妹尾為舞台繪製的布景(圖片出處:NINAGAWA‧マクベス場刊,2015)



妹尾河童的舞台畫一定要提一下,很漂亮。配上舞台從開始到結尾不忘記灑下的櫻花花瓣,這真的就是一種日本式的美感世界了。這怎麼可能不讓認為莎士比亞是西方古典遺產的西洋人為之感到驚嘆呢?(觀劇時間:2015/09/27)

4 則留言:

漂泊的蝴蝶 提到...

"你還有哪段還沒用的抱療癒尾巴攤手局面了"會給人一種不耐煩/無奈的感覺喔

Fan of Indigo Girls 提到...

就是音樂品味的問題了,我只有八歲啊啊,被觸動的點會很奇妙的。

漂泊的蝴蝶 提到...

至少有櫻花配上"非阿媽牌"的音響效果了

Fan of Indigo Girls 提到...

觀劇品質很重要的,認真說。阿媽牌音響殺掉多少劇啊 (掩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