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2011春節‧上海‧名人故居尋訪章1


    在冬季上海,進行走路尋訪名人故居之旅,算是一項有趣的經驗。這次尋訪名人故居,重點列在愚園路、瑞金賓館、常德公寓、孔宋家族。


    乘地鐵到靜安寺站下車,找到往愚園路的出口,一出門就見到百貨商場、速食店,心想:這就是愚園路嗎?跟路人確認,得到答案無誤。於是,步行愚園路自此開始。

 

首棟映入眼簾的歷史名物:百樂門舞廳,其實就是Paramount的中譯,以顯「高檔」之意,作為知名的舞廳,自是以往提及上海夜生活不得不提的一塊。百樂門建造於1932年,是鋼筋混凝土架構,是楊錫鏐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公尺,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習舞,也可幽會;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當時的舞廳常客包括喜好酒色的張少帥,連卓別林夫婦來到中國上海,都要忍不住一訪此處。今日已是上海優秀歷史建物之一。安克強的影像上海有幾張老百樂門照片,可以參考。但在「解放」以後,掃除舞女,清除上海特種營業,百樂門首當其衝。今日則又回復為商業用途。白先勇小說《臺北人》也不可免地要將尹雪豔設定為百樂門舞女。對老上海來說,那是一個已經消逝的時代與生活方式。


在愚園路上的路樹是最基本的法國梧桐,葉片落盡的樹枝呈現另番冬季風情,未知綠蔭成片時又將是何番情景?穿過烏魯木齊北路,供應居民生活的各式小店增多,提醒我們這兒仍是民居區塊的事實。這邊在1930年代左右,陸續興建新式民居,吸引中產階級或政界人士家眷進住,自成一格。現在這些民居多拆成數戶居住,而各弄小區門口也設有駐衛人員,防止閒雜人等進入推銷。像我這種拍照觀光客,也不是輕易可以入內。


 





春節時分,休假氣氛濃厚,路上車子並不太多,偶見機腳踏車過去,透露一股閒散的氣息。空氣品質普通,氣溫微涼,陽光逐漸穿過清晨的霧氣照射出來。在某路口還見到有大片綠色樹蔭,應該是香樟樹這種常綠木,在上海倒屬難得一見。這種冬陽氣氛倒是在大城市中少見的悠閒。這與我原先預期可能人擠人的景區想法大為不同,心中倒是為此輕鬆不少。










過了鎮寧路口,到達愚園路749弄跟750弄,決定先進750弄,看到754號遷移過來的西班牙式屋子,拍個照,但旁邊的景很難抓(因為有廢棄物,汗)。再走進去一點,這邊的建物興建時間一致,風格雷同,便先找一戶同式建築的門口拍照,找到鄧演達、任援道故居,拍照。聽到樓上的炒菜澆花,對照住宅進口樓梯間的陰暗,這個對比可真大。

 





    從750弄出來,決定再走一下,走到華陽路一帶,決定折返。在此之前,已經找到1140弄宏業花園一帶,進去找到顧聖嬰故居,照例拍照。宏業花園本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曾任煤礦督辦,喜好下棋,業餘著名棋手)的家居,後變成這一大片集合住宅區。這中間看到長寧區少年宮跟區政協,但門口鐵欄豎起來,我走過去,結果忘記拍十大花園之一的少年宮了(看背面覺得不夠特別,事實上要看正面啊)。往749弄過去,這條非常曲折,走完正弄找不到61號,我開始困惑了,不可能拆掉撤門號了,但沒聽說啊?決定地毯式搜索,從其中一條小叉點轉過去,果真,這邊是51號,再走下去,找到了我要的門牌。這裡是汪政權官員李士群、李四光、周佛海的家,難怪,圍牆長得比別人高。現在房子部分有人使用,門上裝了新式監視器,還是一樣高牆大院,庭院深深。《色戒》裡頭的官太太們跟王佳芝在這種地方打麻將,男人在觥籌交錯間勾心鬥角,大概也最適合在這種地方吧?當我正在如此想的時候,一位口操台語的路人在外頭講手機,這就是現實,這種感受該怎麼講呢?

 





看看時間尚可,決定先不走路了,坐公交車往江蘇路(舊名憶定盤路Edinberg Road)前進,目標在中西女中,這是上海數一數二的明星女校,張愛玲、顧聖嬰都是該校的畢業生,我們可以說這邊是上海中產階級小資女性當時最理想的新式教育中學。坐到一台反向公車,好吧,先下車到對面,找到往學校方向的公車,順利到站。學校嘛,假日渺無人煙,警衛也緊鎖大門,無人看守,只好動用觀光客專長將相機深入圍牆內遠景拍照留念。校內綠蔭不少,顯然是有歷史的老樹,頗為高壯。中西女中現名上海市立第三女子中學,就校地面積看,佔了一個bloc,它應該跟師範大學和平東路校區有得一拼。對面的洋房顯然也頗有歷史,遠看都覺得有其可看性。 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沿路陸續建成許多西班牙式庭園住宅或花園式別墅,成為滬西住宅區的組成部分之一。」--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