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201407超精實大阪行之露天神社

回到長橋的商務旅館,梳洗入睡,次日還是按照習慣的生理時鐘醒來,懶散賴個床後完成梳洗,至旅館二樓吃完應該吃的旅館早餐。返回房間後,整理妥隨身行李,到樓下辦理退房及行李寄台手續。

離午場歌舞伎開場還有點時間,可以去一個地點,稍經取捨,決定前往梅田一帶,既然是跟歌舞伎有關的主目標,就也來一個與歌舞伎有關的景點,也算是符合主題吧。(Keroro的摩雅式口白會是:叔叔,這就叫有始有終嗎?)






從最近的東梅田站走個三分鐘左右,就到達了露天神社商店街一帶,就拐進去露天神社囉。這算是側門,另一較大方向則是正門。時間有限,當然不可能去因為半澤直樹劇集而聲名大噪的阪急百貨與阪急梅田間的天橋拍照囉。

..






露天神社(通稱阿初天神),對當地人來說最熟悉的有兩個特點:一是固定時間的跳蚤市場,二是七月第三個星期六的祭典。剛好我的時間都配合不上,只能說殘念了。神社的介紹中可以發現祭拜好幾位神,其中也包括了平安時代最有學問的大怨靈菅公啊。入境就隨俗,該打招呼、該保持敬畏之心參拜的就一步步參拜,也跟神牛打個招呼。另外也包括水天宮及稻禾神社等。這也是屬於一拜就解決各式各樣需求者。雖然腹地小,但並不含糊。







至於戀人的煩惱,或許是要靠滾滾珠一掃而空?這個老大阪的風化地區北新地而衍生出的小商人與風月女的愛情故事,因為在神社附近的樹林鬧出殉情事件,激發起藝術創作者近松門左衛門的靈感而改編為文樂及歌舞伎在大阪上演,因其寫實而大為轟動(在日本戲劇上算是璃史上最早的社會),又因為曾根崎的苦命鴛鴦故事繼續流傳,一度引起武士主導的幕府怕引起仿效下令禁演、禁止新描寫愛情故事(殉情記)的劇本上演。現在此地更成為所謂「戀人聖地」。文樂或歌舞伎演出該劇前也會作例行參拜,不過在星期天一早,情侶可能還沒睡醒,也使這裡顯得格外安靜。想這裡燈紅酒綠,周邊晚上應是熱鬧不已(不過我想單身遊客還是小心謹慎,以免與酒醉者引發不必要糾紛為佳)。另一個由北新地引發出的故事就是夫妻善,今年才因為小說創作80年,拍了一次電視劇版


























在阿初及德兵衛慰靈塑像旁的手水缽奉獻者,並非普通人,而是在歌舞伎界將近松門左衛門曾根崎殉情記(曾根崎情死)重新搬上舞台,加入現代人會共鳴的年輕女子動作與男角肢體接觸等非歌舞伎小動作而予劇種大膽革新表現,在1990年代成為日本傳統藝術人間國寶的第三代中村鴈治郎(現名坂田藤十郎,從1950年代演出曾根崎殉情記女主角「天滿屋小初」一角已超過1300場,2014年4月他已將此劇演出小初一角封箱)。這戲也是他們家獨樹一格的「家藝」。昨日晚場已經看到他老當益壯的演出,這樣也再度為「主題一貫」加上好幾分了?

近松的劇本唱詞,在中文翻譯中,值得一推的是錢稻孫先生的翻譯,且由以下這段引文一看這樣的情意相結合的雅譯:

慶傳寺外風光好,

三面無遮景色嬈︰


朝西望,連天一碧征帆杳; 


亙南北,[歌]淡路波回泡未消。 

滄海外,晚潮鷗鳥, 


成風裡,嗆咽呼號。 


呀,你都怨風煙無常, 


為相思,拼將身殉莽波濤? 


則真是︰浮生沒計較, 


身世總萍飄! 


兩個身世飄零者的彼此相結與戀慕,就這樣透過幾筆幾句出現了。由景寄情,有一種深深的哀愁感。或許,在曾根崎這樣集愛與死為一體的地點,一些些不帶紛擾的安靜,也是為追想這般故事與情境,最適合的方式之一吧?

註解:日文wiki在北新地的說明特別有一句:「一帯は繁華街として栄え、ラブホテル風俗店も多い」不要亂入,是真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