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西鄉隆盛、菊次郎與台灣

台灣最近因為NHK大河劇篤姬的播映,引發一陣風潮。篤姬之中涉及的幕末志士,其中之一的西鄉隆盛(1828-1877),其家族與台灣淵源比我們一般所知的還要多。如果當成外國人在台灣的觀察視角之一,或許是挺有意思的一部份。




上野恩賜公園的西鄉隆盛像


日本逐步以琉球、台灣作為「南進」擴張的跳板,其實早從十九世紀中、後期就已開始一步步進展。大概以前讀台灣史的時候,會注意到牡丹社事件的爆發,一部份因素是與日本為了明治七年(1874年)九州發生佐賀之亂,所衍生薩摩士族的不滿,故特意響應西鄉隆盛的征伐台灣主張,任命西鄉從道(1843-1902)領兵三千餘名前往台灣南部攻打原住民部落,並企圖建立殖民地。牡丹社事件也使得清政府在口稱「蕃界」為化外之餘,不得不正視台灣地位之重要,加強台灣的行政工作。西鄉隆盛與台灣的淵源,大概就是這般。





當西鄉隆盛在西南戰爭中兵敗自殺後,民間對西鄉的同情未曾斷絕,甚且出現「西鄉星」的傳說。但西鄉的「謀逆」之名直到後來才被洗脫。西鄉從道因為隆盛的關係,儘管享有相當軍功與聲望,一生卻從未成為閣揆。


但今天注意台灣地方發展歷史者,提到西鄉隆盛之子西鄉菊次郎(1861-1928)曾經擔任台北縣支廳長、宜蘭廳長,在宜蘭有一定的建設。西鄉菊次郎在西南戰爭期間因槍傷左腳截肢,日後裝上義肢。他是西鄉隆盛在安政大獄流放期間所生之子。西鄉隆盛在1851年曾奉薩摩藩主島津齊彬(1809-1858)之命赴外探查,足跡曾至琉球、台灣。如說西鄉隆盛是島津齊彬手下的特勤情報員,倒也不為過。據說在西鄉隆盛赴台考察期間,在今天南方澳附近跟原住民女性同居,後來離開。


在竹中信子所寫《日治時期台灣女性生活史:大正篇》中,則對西鄉菊次郎尋兄之事,有番記載。當然,竹中信子的重點是在櫻川以智,這位曾是愛國婦人會宜蘭市區支部的要角,在終戰後聽到戰敗絕食辭世的女性。其實,早在日治時期,西鄉菊次郎尋兄之舉即有好事者探索,只是沒有確切來源。當然,竹中信子所言,其實也是看新聞報導後寫出來的。1924年蘇澳郡守藤崎濟之助想找日本人後代,因此探訪了這則八卦。樺山資紀曾在1873年的軍事日誌談到,他們視察蘇澳地區的內容,曾聽聞有日本人後代,但探索之後不甚明瞭。也因此才讓藤崎更有興趣在任上查訪日本人後代。其消息來源是曾在西鄉菊次郎家中服務的宜蘭人吳阿呆。據稱,1905年夏天,菊次郎一家曾到南方澳找人,知道曾有一位琉球人到某「熟蕃」家中幫忙捕魚,期間和那家的女兒相好,生了一名當時已經五十幾歲的男孩,身材跟父親一樣的強壯。西鄉一家等了三個小時等不到人,只能留話請漁夫一定要到宜蘭。吳阿呆聲稱,曾有商人赤腳前來,洗了腳進客廳,沒見到過來自南方澳的「熟蕃」。


另一個消息來源是入江曉風,他訪問與西鄉家族淵源匪淺的櫻川以智(1860-1945,曾在宜蘭小學校教書,是宜蘭學前教育的創始者),據她相告,西鄉菊次郎之妻久子生前曾說,他們一家去了南方澳尋人未遇,後來確曾有漁夫到家裡談話。後來西鄉菊次郎幾次到蘇澳出差,都與漁夫見面,也常送東西。而西鄉菊次郎認為,那名漁夫與西鄉隆盛長得很像。櫻川是因為西鄉夫婦已過世,所以才將該事告知入江。當然,這些消息都是間接來源,無從跟當事人求證,證據力相對薄弱。


不過趣味的是,入江找出漁夫的名字劉(或稱吳)武荖,並親自跟劉武荖之子吳龜力見面。當時吳龜力生活貧困,過世時也沒有子嗣。吳龜力對入江說,他爺爺忽然消失蹤影后,年輕的奶奶羅茉哭泣不已。外祖父可憐女兒,便駕船隻到港內外、沿岸各港口,甚且到基隆找尋,最後還是放棄,空手而回。劉武荖一族後來被漢人追趕而移居,再因日本人要開發漁港而趕離花蓮港。因此,原住民在日本的開發之下,其實並未得到什麼經濟上的好處。


大時代的歷史裡頭這些小角落,的確是充滿意想不到的插曲。附帶一說。竹中這系列書的內容相當繁雜,故事很零碎,因此讀起來要經過一番整理,可能才會搞清楚某個人物在幹嘛,否則真的會昏頭。不過,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很有意思的描述。


按:入江曉風的日文書籍《西鄉南洲翁基隆/蘇澳を偵查し嘉永四年南方澳に子孫遺せし物語》(1936),曾由宜蘭縣史館委託通曉日文的宜蘭市中山國小退休老師范裔川進行翻譯。

入江日本原書目錄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所謂西鄉隆盛曾經到過台灣的故事根本是個無中生有的鄉野傳說而已
在日本歷史上記載~重用與欣賞-西鄉隆盛的薩摩籓主-島津齊彬是在1851年2月3日正式成為薩摩藩主之位,因此身為薩摩低階籓士的西鄉隆盛不可能會在1850年就奉薩摩籓主之命到台灣偵察!最重要的是在1851年~島津齊彬正式成為薩摩藩主之前,薩摩曾因籓主繼位而出現派系之爭-史稱「阿由良事件」(也被稱作「奧由羅騷動」或「嘉永朋黨事件」),當初兩派相互攻擊暗殺,一直到1850年初才平息,而島津齊彬是在事件平息之後的1851年初正式接任籓主,因此在1850年時島津齊彬根本無力也無法派人出籓來執行特別任務!
另外根據明治時代著名記者兼歷史評論家德富蘇峰~在1936年1月正式發表於大阪每日新聞之《西鄉南洲再檢討(「南洲」為西鄉隆盛的「號」)》一文中,記載西鄉隆盛初見島津齊彬-「係在隨齊彬赴江戶,在鹿兒島城外神坂茶店息憩時」-也就是在1854年(安政元年)-西鄉隆盛因為得到島津齊彬藩主的賞識,才能隨島津齊彬至江戶的「蕃邸」擔任幕賓,這與傳說中兩人早在1850年就認識的時間完全不符!
而當時日本還處於「鎖國時期」,幕府嚴格規定:人民不可以隨便進出入日本、不可以與他國人民接觸,違反者嚴重的話可能會被處死刑或終生流放,同時實行連坐制度,也就是主管機關-即籓主還必須負起管理不周的連帶責任.....在這樣的規定之下,即使是對外接觸最頻繁甚至暗中佔領琉球的薩摩籓要安排人出國一趟也非易事!
所以說-所謂西鄉隆盛「海角七號」的台灣之愛的故事根本是個無中生有的鄉野傳說而已~看完笑笑就好!但就西鄉菊次郎來說~他對宜蘭貢獻倒是不假~也值得紀念!!
摘錄自<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故事(一)>之(2)【「海角七號」在恆春!「海角八號」在蘇澳?仔細研究西鄉隆盛台灣之愛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