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新聞,有相當篇幅在報導名人訃文。
各大報的內容都差不多,就貼出其中一篇的一部分以資代表。
...吳舜文出生於中國江蘇武進縣的一個紡織世家。父親吳鏡淵不僅從事紡織業,也是中華書局創辦人。因此,她從小就愛讀書,長輩多認為她將來應該是以玩筆桿子為生的文化人,要不就是學者。...
問題何在?吳鏡淵是中華書局創辦人?此說法出自天下文化為吳舜文所寫的傳記,由於天下長年出版企業人物相關傳記,具有一定流通度與普遍性。因此,各報書寫企業人物資料時,自然會從中擷取內容,作為報導書寫內容。
但是,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此類書籍的書寫與記錄者,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查證相關訊息?難道,原傳主所言,即需有聞必錄?
我們來看看二段有關中華書局歷史的記載:
1912年元月,陸費逵在上海創辦中華書局,原是一個綜合性出版社。(中文維基百科)
1912年元月,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字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成立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抓住历史机遇,编辑出版新式教科书和文化普及读物,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书局迅速崛起,到1949年,中华书局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出版物百科兼收,古今俱备,享誉海内外。(中華書局歷史簡介)
這上面並未提及吳鏡淵之名。
原在商務印書館圖書出版部任職的陸費逵,夥同商務同人創立中華書局,屬基本事實。而吳鏡淵確實與中華書局有關連,但並非創辦人。按吳鏡淵,名有倫,曾為清末候補知縣,之後從商,在常州投資紡織業而得以轉型成為成功的商人。1917年,中華書局由於經營擴充太快,加以經理沈知方挪用公款投機失敗,導致資金虧空,遭逢經營危機。經多方設法後,常州商人吳鏡淵入股。12月,中華書局股份公司董事會改組,以吳鏡淵任駐局辦事董事,陸費逵撤除書局局長職務,仍司理業務。此時,董事會成員中有一人為宋曜如(即宋氏大家長)。沈知方後離開中華書局,於1920年代在上海成立亞東書局,跟中華書局打對台。1919年到1921年,中華書局業務重獲發展,陸費逵擔任總經理兼任編輯所長。(相關記載,參出版學術網,1918年條)
吳鏡淵任中華書局駐局監察,為中華書局建立財務支出制度,有其貢獻。據相關人士回憶稱:
節流,主要是著力建立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這方面吳鏡淵出力最巨。發行所前所長薛季安曾回憶:「吳老先生到中華後,……大事不用說,就是連一只痰盂都要編號入冊,有專人負責管理。」(相關記載,參民六危機一文)
而在中日全面戰爭時,中華書局陸費逵隨國民政府內遷,一度遣散大批員工,但上海中華書局交吳鏡淵主持,後以美商永寧公司名義為掩護,繼續營業。(按此舉為避免日人沒收中華公司資產。畢竟中華書局在1930年代曾承印鈔票,日本情報系統當早已蒐集情資,故需有所掩蔽。)
因此,說吳鏡淵是中華書局大股東即可,不必畫蛇添足為「創辦人」。如果寫傳者對中華書局稍有歷史認識及查證能力,大概就不會輕易有聞必錄了。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Eric Heidsieck的貝多芬第32號奏鳴曲演奏影像
錄製發行100張專輯,對於音樂人來說,這是多麼可怕的紀錄!Joyce Hatto惡搞別人錄音也不過如此。那是否真有人達到這項紀錄?有的。Eric Heidsieck是也。他深受日本樂迷喜愛,是少數擁有日本官網的鋼琴家。
今年5月底6月初,Heidsieck才去日本作赴日四十年紀念公演。可惜的是,鋼琴家未曾來到台灣舉行現場音樂會。1990年代前期,日本宇和島音樂會錄音,前兩年重新獲得King Records發行,透過hmv.jp網購即可獲得。
他與妻子Tania Heidsieck也是雙鋼琴演奏搭檔,EMI之前的珍稀系列便收有夫婦二人的錄音。Heidsieck在青壯年時期於EMI錄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與托泰利耶合作大提琴奏鳴曲全集,佛瑞鋼琴作品集,讓他具備國際知名度。而1970年代,他在Cassiopee公司錄製的巴哈、韓德爾、舒伯特、佛瑞、莫札特、李斯特錄音(其中有部分曲目為與妻子Tania合作的四手聯彈錄音,應是繼Casadesus夫婦後,另一對知名而有默契的夫妻搭檔。),近年陸續由唱片轉成CD發行。詳細曲目可見其法國官網。
這邊連結的是1999年日本富山演奏會貝多芬第三十二號奏鳴曲,感謝善心人士提供資源。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1/2)
第二樂章(2/2)
透過影像,我們可以看見他的姿勢及手形,穩固而講求自然輕鬆的施力。以他的身高來說,手並不算特別大,但經過擴張訓練後,仍不成問題。掌握踏板和手指不同的觸鍵,製造音色的多重變化。第二樂章複雜的變化,必須從基本節奏掌握起,聽眾可觀察他的實際執行狀況。特別是樂句之間的呼吸與連結,表情細緻而有妖嬌之氣,仍具有整體結構感。像他這般風格的鋼琴家,在現今並不多。
Eva Osinska
Eva Osinska(1941-),是繼1949年蕭邦大賽得主Helena Czerny-Stefanska之後,現役波蘭女性鋼琴家中最具國際知名度之一人。她由華沙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師承波蘭音樂教育詮釋蕭邦要角及蕭邦大賽評審Zbigniew Drzewiecki(Stefanska、Adam Harasiewicz、傅聰、Felicja Blumental均曾從其學習過一段時間)與其助教Ryszard Bakst(1949年蕭邦大賽六獎得主,在俄國曾師從伊貢諾夫及老涅高茲),後在華沙大學攻讀法語語言學。後透過歐洲音樂院交換計劃至巴黎音樂院隨Vlado Perlemuter、S. Rothe學習。
作為至今仍活躍於音樂舞台的演奏家,她曾在歐洲、美國、日本、蘇俄舉行演奏會;她也致力於音樂教育,擔任音樂賽事評審工作。
Osinska的唱片錄音,除波蘭版本的合輯(包括巴哈、當代曲目)之外,最容易找到的錄音當為Sony出版的Introduction et Polonaise Brillante op. 3。而她在法國公司Cassiopee(公司環境見此)密集以史坦威鋼琴錄製一系列蕭邦專輯,在歐洲及台灣均可獲得。但每張唱片時間長短不一,長者可達七十分鐘(協奏曲),短者不過半小時(4首詼諧曲合成一張專輯),要買下者需要相當大的決心:p
Osinska的演奏具備女性的細緻與敏銳氣息,詮釋風格直接而真誠,力度運用得宜,亦富音樂美感,在節奏感與音樂韻味的掌握有特出之處。
此處放上兩闕印證她演奏風格的蕭邦小曲。在夏夜中欣賞,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Souvenir de Paganini
Grande Fugue
純屬說明、非營利性質使用,不得移轉商業用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