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一位日本古典音樂狂的觀感


田島慎二《クラシック狂・聴き評論:これだけは言いたい昭和ひと桁の演奏家論》,東京都:市田印刷,2011.3。全書含索引334頁。在台北淳久堂購入。

作者田島慎二(1934- ),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進入商界,曾任高階經營主管。15歲開始迷上古典音樂,透過佔領美軍開設電台與長輩留存的唱片、親戚學習樂器等源由進入欣賞世界。來到東京讀書、工作之後,逐漸有機會欣賞NHK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駐外期間,也透過現場音樂會知道「一流樂團、一流音樂場地是怎麼一回事」。

田島先生聆聽範圍甚廣,遍及交響、歌劇、協奏等類型,他最為難忘的指揮,自然是符合「初戀即是最美好的」--托斯卡尼尼。作者特意強調,欣賞音樂或許不能侷限於傳統的「民族觀」--亦即只有某特定民族演奏的OOO音樂(可自行代換)才是最好的,多聽拓寬耳界、多比較,樹立自己的欣賞基準才是真的。

在作者成長階段,有名家前赴日本演奏,作者在時間與能力所及時亦曾前往聆聽。因此,書中也會見到作者刻意流存的節目手冊圖片。我舉出一、二則他對老鋼琴家演出的觀察與體認。他錯過了1954年的柯爾托日本演出,但去了巴克豪斯1954的日本演奏會。年輕的他那時只覺得「不錯」,幾年後才知道他的表姊會那麼欣賞巴克豪斯所演奏「義大利協奏曲」、「半音階幻想曲」、「第五號法國組曲」的唱片之魅力何在。他提到,巴克豪司的蕭邦也是讓評論家值得表示敬意的演出,流露淡雅的風情表面中。確可感受到音樂家強韌的意志內涵。這裡,當然他忍不住帶過說了另一個極端不同的技術性類型霍羅維茲,以凸顯與巴克豪斯的不同。

在1950年代前期造訪日本名家中,他聽過海飛茲的演出,這真的是很難得一見的記述。他表示縱非大曲,名家的技術、音色、節奏的演出也饒有神采。該場聆聽經驗是他至今難忘的演出之一。(按:海氏當日演出韓德爾第六號奏鳴曲、葛利格第三號奏鳴曲、改編曲五首,其中含魏歐當第五號協奏曲)。

因為肯普夫與N響合作貝多芬協奏曲,他聽到的是第三號的演出,後來特地買了立體聲時期奏鳴曲錄音,給了「水準平均」的評語,直到後來聽到巴克豪斯與霍羅維茲等人幾首奏鳴曲演出後,才抹消他對肯普夫的感覺。這裡我就不是那麼理解了….不過,他很欣賞這幾年到日本演奏的Gehardt Oppitz的演出,認為是近年德國居於一線的青年鋼琴家。

有的時候,看看前輩們的欣賞經驗分享,其實相當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為了寫這本書,作者至少也參考日本所可見到的相關音樂書籍,也是位有心人。而他始終如一的陪著N響成長,書中有相當篇幅談到N響的演出與選擇合作的音樂家觀察演奏水準的發展與變化,這種經驗就是相當難得的。N響長期透過這些後援會組織等機制運作,擁有基本收聽群,給予大家音樂欣賞經驗的機會。一個樂團的永續發展,與怎樣經營聽眾之間的信賴感與品質自有一定關連。各樂團自應多方謹記此一經驗。也許有一天,本地將會有人寫出「透過與NSO的音樂一起成長的古典音樂欣賞歲月」。當然,這一前提是千萬不要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狀況了。